西伯利亚雪橇犬 SIBERIAN HUSKY

别名:
哈士奇
原产地: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分布区域:
俄罗斯
体型:
中型犬
身高:
51-60厘米
体重:
16-27公斤
用途:
工作犬
寿命:
12-15年
特点:
无体味,耐寒

西伯利亚雪橇犬(俄语:Сибирский хаски,英语:Siberian Husky),常见别名哈士奇,昵称为二哈。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格陵兰南部。哈士奇名字是源自其独特的嘶哑叫声 。哈士奇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也有的极端暴力,进入人类社会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这种极端的性格,比较温顺,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被世界各地人们广泛饲养,并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该犬种的赛事。

有许多种类的狗都被称作哈士奇,而通常意义上哈士奇这个词是用来指所有在北方地区的雪橇犬。哈士奇最初是被北极的土著居民所饲养。


来源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东西伯利亚游牧民伊奴特乔克治族饲养的犬种,哈士奇最初是被用来拉雪橇,参与大型捕猎活动,保护村庄,和引导驯鹿及守卫等工作。而且,在西伯利亚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西伯利亚雪橇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单独地生长在西伯利亚地区。20世纪初,被毛皮商人带至美国。一转眼,此犬便成为举世闻名的拉雪橇竞赛之冠军犬 。现今,该犬则作为优良的伴侣犬备受人们喜爱。西伯利亚雪橇犬历史记载中,西伯利亚雪橇犬的祖先,最早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当时一群中亚的猎人们移居到极地(也就是西伯利亚)的尽头生活,经过了很长时间,这群跟随在猎人身边的狗儿,在长期与北极狼群交配繁育之下,发展成为北方特有的犬种。

在这群穿越过北极圈,最后选择在格陵兰落脚的人们中间,有一个部落,就是后来发展西伯利亚雪橇犬的楚克奇人。楚克奇族人用这种外型酷似狼的哈士奇犬作为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来拉雪橇,并用哈士奇犬猎取和饲养驯鹿,或者繁殖后带出他们居住的冻土地带来换取温饱。由于哈士奇体型小巧结实,胃口小,无体臭且耐寒非常适应极地的气候环境,而成为楚克奇人的重要财产。而这群早期被称之为西伯利亚楚科奇犬的狗,也就是后来哈士奇的祖先。据说哈士奇这个名称,是爱斯基摩人的俚语--沙哑的叫声的讹传,因为当时的狗叫声较为低沉沙哑因此有了这个奇妙的称号  。


现代发展
20世纪初,美国阿拉斯加开始引入了西伯利亚雪撬犬。
1909年,西伯利亚雪橇犬第一次在阿拉斯加的犬赛中亮相。
1925年1月,阿拉斯加偏僻小镇白喉流行,由于最近的存有血清的城市远在955英里以外,为快速运回治疗白喉的血清,人们决定用哈士奇雪橇队代替运送,657英里的路程按正常的运送速度来算需要25天,由于病症快速蔓延,雪橇队决定以接力运送的方式来运送,雪橇队最后仅用了5天半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挽救了无数生命。
1930年,西伯利亚雪橇犬俱乐部得到了美国养犬俱乐部的正式承认,并制订了其犬种标准。
1938年,美国哈士奇犬俱乐部成立。从此,哈士奇犬从极地环境走进都市生活,它不但是优秀的雪橇犬,而且是出色的伴侣犬。
西伯利亚雪撬犬属于中型工作犬。脚步轻快,动作优美,身体紧凑,有着很厚的被毛,耳朵直立,尾如毛刷,显示出北方地区的遗传特征 。
西伯利亚雪撬犬是和狼的血统非常近的犬种,所以外形非常的像狼,有着比大多数犬种都要厚的毛发。
值得一提的是“蓝眼,三火”,蓝眼指的就是眼睛是蓝色的;三火指的是额头上的三道白色痕迹,看起来像三把燃烧的火苗。“蓝眼,三火”曾经一度被不良商家炒作为是哈士奇的标准,其实这与哈士奇犬种CKU标准没有任何关系。
眼睛
杏仁状,分隔的距离适中,稍斜。哈士奇犬的CKU标准中允许双瞳蓝色(俗称双蓝眼)、褐色(俗称双褐眼),双瞳异色(俗称鸳鸯眼)或单瞳异色(俗称杂眼)。
耳朵
耳朵呈三角形,耳厚直立竖起,耳尖略圆,毛发浓密,外耳毛色多与体表毛色相近,内耳多为白色,大小适中,正常时直立,兴奋时耳朵会向后贴住脑袋。相对于阿拉斯加雪橇犬和萨摩耶雪橇犬,两只耳朵位置间距要靠近很多,这也是从外观上辨别阿拉斯加和哈士奇很直观的依据。
鼻子
像所有的狗一样,西伯利亚雪撬犬的鼻子通常都是凉且潮湿的。 在某些情况下,西伯利亚雪撬犬(哈士奇)表现出所谓'雪鼻'或'冬鼻'的现象。这种现象学术上被称作"hypopigmentation",由于冬季里缺少阳光,这导致了鼻(或其一部分)褪色成棕色或粉红色,在夏季到来时便能恢复正常。雪鼻现象在其它的短毛种类里也有出现;老年犬只的这种颜色变化可能是永久的,尽管它并不与疾病相联系。
尾巴
呈三角形,毛发浓密,大小中等,一般直立尾部像毛刷一样,有着类似于狐狸尾巴的外形,恰好位于背线之下,犬立正时尾巴通常以优美的镰刀形曲线背在背上。尾巴举起时不卷在身体的任何一侧,也不平放在背上。正常情况下,应答时犬会摇动尾巴。尾巴上的毛中等长度,上面、侧面和下面的毛长度基本一致,因此看起来很像一个圆的狐狸尾巴 。
被毛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被毛为双层,中等长度,看上去毛很浓密。下层毛柔软,浓密,长度足以支撑外层被毛。外层毛的粗毛平直,光滑伏贴,不粗糙,不能直立。应该指出的是,换毛期没有下层被毛是正常的。
西伯利亚哈士奇的特色气质是友好、温顺,但也不失机警、热情。它没有看守犬所具有的主要品质,同时也不过度怀疑生人或攻击其它犬类。成年犬会显得有些矜持、高贵。聪明、温顺、热情的性格使其成为一种令人心悦的伴侣犬和任劳任怨的工作犬。
被毛:
双层被毛,中等长度,看上去很浓密,但不能掩盖犬本身清晰的轮廓。下层毛柔软,浓密,长度足以支撑外层被毛。外层毛平直,光滑伏贴,不粗糙,不能直立。允许在颊须、脚趾间以及四肢周围有整齐的装饰毛,其它部位不允许。

失格表现:被毛长,粗糙,杂乱蓬松;质地太粗糙或太柔滑;不被允许的部位出现装饰毛。


毛色:
从黑到纯白、棕到红的所有颜色都可以。头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色斑,包括该犬种独特的斑纹。
幼犬如何喂养

哈士奇幼犬的喂养主要分为幼犬营养补充和日常饮食。

对于哈士奇幼犬而言,适量的钙质补充是必须的,因为这样才可以让幼犬更加健壮,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宠物专用的超能钙鲨鱼软骨粉,每天3-5g;也可以在药店购买人用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半支。另外,要注意的是,幼犬在四个月左右开始换牙,在此期间一定要停止补钙,不然的话非常容易让幼犬长出双排牙。

幼犬发育的不同阶段,它身体各个部位的生长能力是不平衡的。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主要是增长躯体、增加体重的,从第4个月开始到6个月,主要是生长体长,7个月之后则主要长体高,这就要根据犬体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确定饲喂的饲料种类和数量。从幼犬不需要母犬而进入独立生活之后,在它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都需要供给充足而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如粮食、瘦肉、牛奶、蛋、蔬菜、鱼干油、骨粉等,而且喂饲要保证定时定量。

2-3月龄的幼犬,每天喂4~5次,每只幼犬日量标准是瘦肉200克,奶300克,蛋1个,大米250~500克,蔬菜250~300克,食盐3~5克,并适量补充一点维生素、矿物质、钙粉等。若经济条件可以的话,给幼犬一些猪、牛的软骨吃,记住不要喂鸡骨头。8个月之后,就可根据成年犬的饲料的日粮标准饲喂了。

喂食用具

厚厚的陶瓷盆作为食盆一般不易被狗打破。若是给狗煮肉食,可以任用一种长柄有盖的锅,不过从卫生方面来看,最好是把煮狗食的用具和你厨房中的其他厨具分开使用。当然每餐之后一定要洗干净所有的碗和餐具,并将剩余的罐头食品盖上塑胶盖存放起来。和人一样,最多放在冰箱里存放三天,之后吃不完的就应丢掉,因为这个时候食物里面已经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哈士奇的肠胃功能比较独特,对于蛋白质和脂肪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建议饲喂幼犬粮到18个月龄之后,再改喂成犬狗粮。日常可适当补充些鱼类或者牛羊肉类来促进发育。此外,它对钙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每个星期几次钙片或钙粉对于哈士奇是十分有必要的。关于狗粮的品牌最好视狗而定,尽量找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优质狗粮。若经济不允许,可适当的在狗粮里添加一些牛羊猪鸡肉或海鱼等来补充一些蛋白质。

哈士奇基本饲养要点

毛质分析

哈士奇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居住,需要适应日夜几十度的巨大温差环境。

一条合格的哈士奇一定有着一身独特的毛层来抵挡恶劣的环境。哈士奇有双层被毛,分为外毛和绒毛,其中外毛还能分成2段,一般可以看到顶端的深色发亮,低端毛质粗而相对淡色。在它顶端发亮的毛叫银尖,是用来抵挡紫外光和太阳光造成的热量;而粗壮的毛根紧紧的生长在皮肤内,因此通常哈士奇的外毛我非常不容易掉毛的。哈士奇的内毛和外毛的比例通常为8:1,而这些丰厚的内毛还会分泌出一种油脂用以防水,而且也正是有了这种油脂,才恰到好处的营造了一个非常科学的隔热层,用来抵挡外界的气候。

它的毛发对其非常重要,所以要尽可能的保证哈士奇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洗澡之后尽可能的用风筒吹干。若是由于患皮肤病而引起大量掉毛,哈士奇将不得不忍受炎热和寒冷的痛苦,情况严重的话,紫外线的直射就能致使其患上皮肤癌。

运动训练

哈士奇的在拉雪橇比赛中,拼得是速度而不是力量,因此平时的体能训练最主要的就是速度,每天速跑和慢跑几次是很必要的,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前后肢尽量的伸展将大大的帮助到哈士奇形体的发展,每天运动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最好。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